關于秒————
時間單位——秒,最初是根據地球自轉一周,即太陽日的1/86400來定義的,但由于在一年的持續(xù)時間里太陽日是變化的,就采用平均太陽日的1/86400作為時間單位秒。后來又發(fā)現地球的自轉運動并非等速進行,于是就以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(回歸年)作為確定時間單位的基礎。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承認,以回歸年的1/3l556925.9747為秒。這時的不確定度已達10-9量級,相當于三十萬年僅差一秒。
由于回歸年仍有變化,為了減小秒的復現不確定度,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采用現在的秒的定義,即采用量子躍遷的頻率:“秒是銫133原子基態(tài)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(xù)時間”,稱它為原子時。從而使秒的復現不確定度進一步減小,不確定度達到10-15量級,相當于三千萬年只差一秒,是目前所有計量單位中復現準確度最高的。按這個新定義復現“秒”的基準,可以同時復現時間單位“秒”和頻率單位“赫茲”。
進入21世紀以后,基于離子阱囚禁離子或者光晶格囚禁原子的光學頻率標準(光鐘)得到了快速發(fā)展,評估不確定度指標比現有最好的銫原子噴泉鐘高2個數量級。2015年,國際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給出了修改秒定義的路線圖,預計在2026年左右考慮基于光鐘對秒定義進行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