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對一個微米大的原子進行了研究,這個原子在其電子軌道上帶有數(shù)萬個正常原子??茖W家們在實驗室首次采用了一種模型系統(tǒng),借此可研究一個單電子與在其軌道上的很多原子之間的交互作用。而對電子與物質之間交互作用的了解,是解決很多基礎性與技術問題的前提。
材料的特性主要取決于電子與其環(huán)境的交互作用,導電性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:電子與周邊材料的原子碰撞,激發(fā)出聲波,即所謂的聲子,通過這樣的振動,電子發(fā)出能量,并減速形成電阻。但在某些被稱作超導體的材料中,與聲子的交互作用也可以導致全部電阻消失。
最適合系統(tǒng)地研究這個過程的是單個電子。為此斯圖加特的物理學家研究了一個接近絕對零度的超冷原子云,一個玻色-愛因斯坦凝聚。其中的想法很簡單:利用電子天然受一個正電原子核束縛、圍繞著其橢圓軌道旋轉的事實,來替代技術復雜的電子陷阱,這些軌道要比納米小很多。
為使一個電子與很多原子產生交互關系,科學家們利用激光激發(fā)擁有10萬原子的云中的一個原子,導致一個電子的軌道膨脹到好幾個微米,由此產生一個所謂的里德伯原子。在里德伯原子內部有數(shù)萬個來自冷云的其他原子,同時電子也被鎖定在一個確定的體積中,但又不影響它和大量原子互動。這種交互作用如此強烈,整個原子云都明顯受到這個電子的影響。受制于這個電子的量子態(tài),原子云中的聲子被激發(fā),作為云的集體振動得到測量,還有陷阱的原子損失等等。
斯圖加特物理學家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僅是一系列后續(xù)實驗的基礎。從已有的研究結果看,電子會在原子云中留下明顯的痕跡,專家們認為,如此要映射有明確定義的量子態(tài)中的單個電子就有了技術上的可行性。該研究成果已經發(fā)表在權威期刊“自然”上。
欄目導航
內容推薦
更多>2018-10-12